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几天股市的变化都可以在某条新闻上找到明显的对应,也是市场对政策困惑的最敏感的回应。

前天一早看到银监会网站公布的两项新的贷款管理办法,感觉股市要有反映,赶紧打开上证指数,果然一改前几日的上升势头,出现了下跌的局面,虽然当日的大盘在最后半小时被拉升到略高于前日收盘的位置,但前期上升的势头已经有所挫败。接下来,工行和健行公布的贷款年度指标更加深了股市下跌的压力,终于昨天两市出现了5%的跌幅。昨天晚间央行的关于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一则新闻又似乎支撑了今天今日的快速翻红。如此敏感的消息市恰恰反映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宏观调控的困境。

从去年夏天为应对经济过热而实行的从紧货币政策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随全球经济形势恶化而直接转入的“货币、财政双松政策”。应该说政府快速而有力地反映从信心和资金两方面为经济的企稳是非常有效的。进入2009年3月,“保增长”目标下的货币政策及信贷政策让国内外的观察者不再为中国是否能够达到8%的经济增长率争论不休,通货膨胀预期成为第一个随经济增长回来的争论焦点。从“猪肉论”到流动性过剩的考量,似乎今年下半年中国将走出疲软的经济境况,而一步走到通货膨胀为特征的过热经济。随着6月份数据的公布,高企的GDP增长、工业增加值指标、工资和消费指标等一系列经济数据一定程度上又印证了经济企稳复苏的态势。于是,一个月前就开始在坊间流传的央行将采取动作收紧货币政策的传言也变得更加真实。但6月份的数据同时也显示,猪肉价格并没有“起飞”,价格指数仍在下降,进出口指标仍处于下降通道,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断论似乎还为时尚早。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的经济形势急转也不无担忧。一时间政策走向变得很微妙,市场神经变得很敏感。

当我们质疑美联储如何在经济复苏时及时退出的时候,我们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退出的时机?退出的速度?这些都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有时我们也希期政策制定者有着不对称的丰富信息,可以帮助他们作出更加正确的决定。但很多时候,希望只是希望,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政策的困境。

虽然我们看到了经济企稳的迹象,但谁都不敢断言目前的经济翻红是大量投入溅起来的水花还是经济波动又一轮上涨的开始,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坚实的论据可以说明目前的增长是可持续的。 目前的状况不只是市场有没有共识,连政策制定者也没有肯定的结论,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互相试探的有趣过程。

一方面,超过2007年 的信贷规模,超过2007年火热程度的房市,以及快速回升的GDP增长速度都预示着经济可能已经进入上升通道,过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已经不恰当,并会过早的带来通货膨胀的问题。于是,央行停止一段时间的央行债券恢复发行,货币回笼再次启动。同时,银监会对于贷款风险的控制也从年初的口头道义性规劝变成新法规的硬性规管。同时,央行官员也在公开讲话中为下半年可能的准备金调整吹风。这些无疑都触动了市场敏感的神经。市场敏锐的回应又加大了政策调整的难度,使得在不确定中向未雨绸缪的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更加慎重的缩小动作幅度,避免未雨绸缪不成,反因为政策转向的错误信号将本已见到曙光的经济再次带入下行线。央行昨天晚间在网站上的一则新闻似乎就是为了缩小动作而为。

经过上半年的信贷扩张,银行系统已经集聚了相当的风险,这些“保增长”目标下新增贷的干预风险,以及对贷款资金流向股市、楼市的传闻也为分析家们所诟病。上半年的投入速度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货币政策逐步从“宽松”转变为“从松”是必然的。但在国际经济环境还没有根本转变之前,在我国经济还没有坚实可靠的持续增长动力之前,央行的政策转变必然是柔和的、且不希望带来过大反应的。但依靠政策烘托起来的市场是敏感的,任何一点可能的政策转变都让市场紧张,市场的神经变得异常脆弱。经过几天的试探,相信央行的政策调整步调将更加轻、更加缓。

事实上,我们正处于经济的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如果我们预期过热而实行了前瞻性的紧缩,也许我们将收获新一轮的下滑;但如果因为我们过分担忧进一步加大刺激力度,也许我们会很快走到过热的难题中。现在我们需要的也许就是多一点的耐心,让经济在这个平衡点上多盘恒一段时间,让市场和政策制定者都对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看得更清楚一些,对经济的走向也更多一些共识。

话题:



0

推荐

孙驰

孙驰

17篇文章 9年前更新

观察经济、分享观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