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拖累了中国经济增长,也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出口扩张的增长模式已经过了黄金阶段,中国需要新的增长模式来应对扩张放缓甚至萎缩的国际市场。更多的眼光集中到国内,国内消费替代出口市场几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解决之道。这种新的增长模式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而其中一个就是过去十年的超低通胀率将被打破,温和通胀(个人估算在4-5%的平均通胀水平)将成为常态。

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0%,同时平均通胀率低于3% 的成绩,并成为中国奇迹。这张成绩单的背后是国内消费不足,经济结构日趋不平衡。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实现方式:

从增长的推动角度来看,过去十年由于国外市场的开拓(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国内工业化过程带来的大部分产能被国外市场吸收,国内财富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的产能扩张,消费分配处于被压抑和被忽略的状态。居民作为生产者的作用被强调而作为消费者的作用被抑制,而国内消费增长缓慢,带来了国内生产能力相对于国内消费能力的过剩,限制了价格上涨的空间,最终体现为过去十年的低通胀水平。从通胀构成来看,在过去十年间,通胀率的波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受生产周期,天气等因素影响),而剔除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之后的核心通胀在过去十年基本维持在零,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水平是下降的(通缩)。这与我们从经济增长模式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促进国内消费,使得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国内需求,从而降低国外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促进国内消费的实质是要增加国内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这可以通过增加收入,减少税赋以及降低防御性储蓄等来实现。收入增长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上升,可以有劳动生产率上升所吸收,而不能吸收的部分会推高产品价格(成本定价)。而由于全社会的财富分配相较过去更加倾向于消费,投资的比例相对下降,扩大再生产的扩张速度下降,产能的相对过剩会逐渐减少,为工业品价格上升提供了有利环境。在不考虑原材料价格变化的条件下,新的增长模式通胀水平更倾向于高过旧模式的通胀水平。

此外,温和通胀预期也有助于新增长模式的可持续,为新增长模式的运行提供正刺激(正反馈)。这种温和通胀预期意味着未来的价格水平较高于当期,因此不会抑制当期消费(这里假设利率等其他影响消费决定的因素维持不变);而作为生产厂商,预期更高的未来价格水平,有助于增加投资意愿,扩大生产规模。温和通胀预期对两方面的正刺激共同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如果继续追求过低的通胀水平会限制消费增长的空间,破坏生产扩张与消费增长之间的平衡,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增加经济增长的波动性。

话题:



0

推荐

孙驰

孙驰

17篇文章 9年前更新

观察经济、分享观点

文章